乐文小说网

登录 注册
Hi, | 退出登录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10章:道理咱都明白,但粮食从哪里来?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乐文小说网] http://m.lw52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宴上,朱标饮下一盏后,霎时面色泛起了红晕,更是不由的轻咳两声,显然低估了这酒的烈性。


“咳咳.老三,这酒为何这般烈?”


随后,朱标便是转头看向身边的朱棡,出声问道。


“蒸馏过。”


朱棡倒是不同于朱标猛饮,反而是轻轻抿了一口后,方才道。


“蒸馏?不对,你这酒比起烧酒更烈,更香。”


朱标闻言,又是回味了一下后,方才摇了摇头道。


“技艺不同,而且是秘方,概不外传。”


朱棡的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道。


古代,即便是宋朝发明出了蒸馏器皿,但也因为时代的限制,无法达到现代的提纯水准。


那酒业即便是再成熟,也无法与现代工艺相提并论。


那酒的度数自然也不可能有多高。


所以朱棡便是自蒸馏器皿上,下足了功夫。


还有就是酿酒的技艺,也是改进了许多。


因此,即便是达不到后世的高度酒,也比眼前这个时代的酒的度数要高。


而且起初朱棡改良蒸馏器皿,并不是为了酿造出高度烈酒,而是为了弄出酒精。


毕竟朱棡征伐草原,那必然会有将士伤亡。


但因为时代的局限性,缺乏后世抗生素和无菌技术。


遏制伤口发脓主要依靠一些传统方法和自然疗法。


但这些方法效果有限,所以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。


所以朱棡为了防止不必要的伤亡,便是专心研究出了酒精,借此为伤口消毒,以防止伤口化脓腐烂。


朱元璋饮下一盏后,也是眼前一亮,便当即看向朱棡道:“爹都不能讲?”


“您要是想喝,儿子管够。”


对此,朱棡轻笑一声后,方才看向朱元璋道。


“这酒?你该不会又想用来卖银子吧?”


闻言,朱元璋却是眉头一皱,挑眉思索道。


“您猜的不错,我的确想拿来卖。”


朱棡脸上笑容依旧道。


超越这个时代的酒,必将会引起士绅豪强的注意,那这个酒,便能极快的席卷应天府,甚至整座天下。


当然,太原就不必了,因为这种酒,在太原十分常见,就连年收入高一点的百姓,都买得起。


毕竟这个酒,不管是从酿造工艺,还是酿酒材料,朱棡选用的都是上品,所以价格不低,方才对得起这个酒。


但这也是因为太原富裕,百姓们才会有多余的银子,用来买酒。


而若是推向整座天下,估计也只有当地的士绅豪强买得起。


可朱棡要赚的就是士绅豪强的银子。


“不错,若你所酿造的酒,都有眼前之酒的醇厚,必然会引起士绅豪强的注意,从而大卖。”


“但伱有没有想过,此酒一出世,你就相当于断了很多百姓的生计。”


“毕竟没有人酿出的酒,能与你的酒相比较,那还有谁会去酿酒?”


“而要是没有了酿酒的商贾,这些百姓的生计,又该如何解决?”


“还有,你这酒若是推向天下,必然会招人眼红,毕竟这其中牵扯的利益,太大了。”


对此,朱元璋又是沉吟片刻后,方才看向朱棡道。


当今天下,仍然处于百废待兴之中,毕竟元末乱世以后,百姓连饭都吃不起,又哪里来的银子买酒?


而真正能喝得起酒的,唯有士绅豪强,上层权贵。


那朱棡酿造的酒一出世,往日所有的美酒,都将沦为糟糠。


那不仅会招人记恨,更是会断了许多百姓的生路。


可以这般说吧,这就相当于一个人垄断了市场,必然引起民怨沸腾。


“我买啊,他们酿造的酒,我都可以买过来,当然,不能坐地起价。”


朱棡轻轻晃动手指,又是意味深长的笑道。


“买过来?”


朱元璋疑惑的看向朱棡,不解的问道:“买过来干嘛?”


“山人自有妙计。”


朱棡的嘴角,依旧勾起神秘的笑容。


“你要是不想咱揍你,你就跟咱说人话。”


朱元璋看向有些欠揍的朱棡,顿时咬了咬牙道。


他们家老三什么都好,就是这性子,有时候真的气的人想弄死他。


但谁让这是自家儿子,而且还是自己惯出来的,那还是忍忍吧。


“酿酒的工艺,其实都差不多,但唯独蒸馏提纯的方法,还有器皿的不同,才能酿造出我们今日所喝的酒。”


“这也就是为什么,我酿出的酒要比他们酿出的酒,更为的醇厚劲烈,刚猛霸道。”


“但民间所酿造的酒,我完全可以收回来,进行二次蒸馏提纯。”


“这样一来,依靠酿酒生存的百姓,也不会因此断送生计。”


朱棡看上有点气急败坏的朱元璋,眼中闪过一抹无奈的道。


“二次蒸馏提纯,还能喝?”


“你别忘了,这些酒本就经过了蒸馏提纯,那即便是再次蒸馏提纯,也不会有多好。”


一旁的朱标倒是直接摇了摇头。


经过宋朝,有了蒸馏器皿以后,这对于酒业,可以说是引起了质变。


那既然蒸馏过的酒,可以让酒更加的醇厚劲烈,自然也会有人想过,将酒多次蒸馏,从而得到酒之精华。


让酒变得更加的醇厚敬烈,刚猛霸道。


那自然是想过,但可惜根本无法实现。


为什么?


一来,蒸馏技术处于初适应阶段,且主要用于生产烧酒,也就是蒸馏酒。


虽然理论上,可以通过多次蒸馏,从而提高酒的浓度。


但事实上,由于技术水平和工艺的限制,根本无法实现。


二来,市场需求不同,宋朝的文人墨客,追求高雅的文化享受,而非单纯的追求酒的浓度。


所以他们更加偏向于特定风味的酒。


就比如诗词歌赋中常提到的“浊酒”、“绿蚁新醅酒”等,反映了一种对酒色、香、味的综合追求,而非单纯的烈酒。


那自然也不会有人去细致的研究,从而提高酒业的工艺与技术。


“我收回这些酒,并不是用来饮用。”


“而是因为蒸馏器皿与蒸馏技术的不同,从而提取出酒之精华。”


“我将其称为酒精。”


“可若是自己来酿造,那这其中投入的人工、成本太大,时间太长,根本不值得。”


“所以倒不如从民间买酒,从而进行二次提纯加工,这样一来,我就可以得到很多酒精。”


第110章:道理咱都明白,但粮食从哪里来?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