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文小说网

登录 注册
Hi, | 退出登录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226章 万物之理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乐文小说网] http://m.lw52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看着祖孙三人震惊的模样,陈景恪心中很是得意。


就喜欢看你们这些土著没见识的样子。


他弄的这个东西叫斯特林发动机,也叫温差发动机。


结构非常简单,简单到很多商家,将它作为茶杯盖子上的装饰品。


杯子里倒上热水,盖上盖子轻轻转动一下轮子,就可以一直旋转。


直到杯子里的水温降下来。


前世陈景恪读高中的时候,碰到了一个好的物理老师。


为了让他们对物理感兴趣,手工制作了很多小玩意儿。


还教他们是怎么做的。


比如这个斯特林温差发动机。


当时陈景恪用易拉罐、气球、细铁丝等废料,制作过一个。


那种成就感太强烈了,他也由此喜欢上了理科。


还有那种简易留声机,用一次性塑料杯当唱片,牙签当唱针,一次性纸杯当喇叭。


只能说,一个好的老师,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。


今天,陈景恪也准备用类似的方式,让朱元璋等人感受到理科的魅力。


为后续发展理科,攀登科技树,奠定思想基础。


以前他只是强调生产力改变生活,但除了印钞和琉璃,他没有弄过什么黑科技。


原因很简单,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,科技只会成为压榨的工具。


所以,他才会先从制度方面着手,对大明进行种种改革。


目的就是为百姓松绑,让他们也能享受到,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。


如果朱元璋一家子不同意他的制度改革,不愿意为百姓松绑,那黑科技还是先留着吧。


找机会离开大明,在海外弄块地,然后从国内弄点百姓过去。


自己发展自己的。


还好,他的各种政策被采纳,并在大明成功施行。


虽然各种不公依然普遍存在,但百姓身上的枷锁,确实被卸下来了一部分。


皇权时代,能做到这一步,已经很不容易了。


所以他决定适当的弄一些黑科技出来,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加加速。


除了黑科技,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理科基础体系。


不需要多么高深,有个框架就行。


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人才,缺的只是方向。


只要为他们指明方向,他们能创造无数的奇迹。


朱元璋揉了揉眼睛,确信没有眼花,那个轮子确实在旋转。


震惊的问道:“这……为何它会旋转?”


陈景恪简单的解释道:“它能转动,借用的是热水释放出来的热气蕴含的力量。”


“这就是稍微高深一点的力学,所能达到的效果。”


说着,他将盖子取下来,蒸汽汩汩冒出:


“就是这白色的蒸汽,它内部蕴含着很强的力量。”


“力学可以帮助我们,发现并使用它的力量。”


朱元璋不敢置信的道:“热气的力量?”


这玩意儿除了能烫伤人,竟然还有这样的用处?


如果不是亲眼所见,他是万万不敢相信的。


朱标也是一样的表情,太不可思议了。


这就是力学吗。


果然高深莫测啊。


朱雄英趁人不注意,拿起盖子又盖在了杯子上。


看着轮子转动起来,他就无比的惊奇。


好东西,真是好东西啊。


回头拿给妙锦看,她肯定也没见过。


众人无视了他的行为,继续讨论起温差发动机。


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:“这东西做的大一点,是不是就可以放在车子上,让车子一直跑?”


朱标说道:“还可以放在轮船上,就不用人畜之力来转轮子了。”


陈景恪不禁点头,两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交通,联想能力是很丰富的。


轮船最早指的,就是安装了飞轮的船,宋朝时期就出现了。


最开始用人力踩动飞轮旋转,后来又有人发明了畜力机构。


和拉磨一样,用牛马拉着转,通过传导结构带动飞轮。


这个传导结构略加改动,就可以应用到蒸汽机上面。


当然了,温差发动机虽然制作简单,但在实际应用方面并不理想。


至少以现在的科技水平,是没有办法将之实用化的。


陈景恪将这玩意儿拿出来,也就是为了震撼一下朱元璋等人。


真正要实用化,还得是正儿八经的蒸汽机。


为了进一步引起他们的重视,他也提出了几个应用:


“造出一台机器牵引的车,后面挂上耕犁,就可以用来耕地。”


“这种车不会疲倦,只要烧热水就能一直运行。”


“效率比牛要高几十上百倍……”


“一两个人一天就能耕数百亩地。”


“用它拉耧车,一天就能播种几百亩地。”


“用它来带动龙骨车,就可以每天十二个时辰,不间断的取水灌溉。”


“将龙骨车改造,可以把水井里的水提出来……”


“到那个时候,百姓抗旱的能力将会极大的增强……”


朱元璋的眼睛越来越亮,如果只是用来带动车船,那也就是一个奇物而已。


可用来生产粮食,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

财富是什么?


对于个人来说,财富可以是金银珠宝,可以是绫罗绸缎。


可对朝廷来说,最根本的财富就只有一样,粮食。


粮食不够,就算有金山银山又能如何?


粮食够用,纸印上字也能当钱。


百姓为什么造反?还不是因为粮食不够吃,活不下去了。


但凡有口吃的,有谁愿意干掉脑袋的事情?


所以,粮食关乎国家社稷存亡。


如果真的能弄出那种,可以耕地播种,可以提水灌溉的玩意儿。


大明的国祚,可以延长多少年,简直不敢想象。


当然,和陈景恪认识这么久,他也知道分配端也同样重要。


可粮食生产能力提高了,总是没有错的。


此时,他看向那个温差发动机的目光,就犹如看到了珍宝一般。


“景恪,你说吧,要如何才能造出你说的那种东西。”


“不论需要什么东西,只要朝廷有的,都满足伱。”


陈景恪说道:“我准备……”


朱雄英突然打断他,问道:“生产这种机器,是不是需要很多工匠?”


陈景恪瞬间领会到了他的意思,心中不禁暗赞,这小子会找机会。


“是的,任何机器都需要工匠来生产,越是精密的机器,对工匠的需求就越高。”


“而且后续的改进也需要工匠参与……”


朱雄英点点头,对朱元璋说道:


“皇爷爷,工匠的地位你应该有所耳闻。”


第226章 万物之理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