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文小说网

登录 注册
Hi, | 退出登录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64章 永除草原之患?(六百月票加更)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乐文小说网] http://m.lw52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伊水和洛水是两条自西向东流淌的河流,也是黄河的重要支流。


在即将达到黄河的时候,两条河流汇集成一条,就是伊洛河,然后汇入黄河。


洛阳旧城,离两河交汇处还有几十里的距离。


新都自然不能放在旧城,这样工程量太大,光拆迁就需要数月时间。


在经过实地考察,征求了多方意见之后,新城放在了更靠近两河交汇的地方。


但这也意味着,夹角用地不够。


“根据景恪的建议,新都要以容纳百万人为标准建设。”


“还要预留出足够宽敞的街道,和宽松的生活空间,占地太大了。”


“两河之间的土地,宽度不够。”


“…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将作监的官吏实地勘探之后,提出了一个方案,新都将横跨伊水。”


“新都的主体和皇城在两河之间,四分之一在伊水的北面。”


“这么做的好处有四个,其一,更容易从伊水获得水源。”


“其二,交通方便,漕运船只可以直接从伊水进入外城。”


“其三,若未来需要拓宽城池,城北还有大片土地可以使用。”


“其四,伊水北面的那四分之一城池,可以作为商业区使用。”


商业区人员混杂不好管理,伊水就是天然的隔离带。


一旦那里出了乱子,只需要封锁伊水,就能切断其和主城区的联系。


当然,并不是说主城区不能经商,而是规模不一样。


伊水以北的部分,是大型商业区。


主城区的商业规模较小,也不集中。


皇宫在主城区的正中心。


“容纳百万人的都城,面积实在太大了。”


“为了方便管理,我计划以皇宫为中心画一个井字。”


“皇宫就在井的中心,周围的八个区域,分为八个坊。”


“以高墙将八坊隔开,白天坊门大开,任由大家出入。”


“晚上宵禁,或者遇到紧急情况,就关闭坊门切断相互之间的联系。”


在某些时候,这些高墙也可以起到防御作用。


这些坊和唐长安城的坊不同。


唐长安城的坊比较小,偌大的长安城总共被划分成了一百零八坊。


优点是便于管理,缺点是太封闭了,不利于交流。


从宋朝开始就已经不设坊了,百姓居住在同一道城墙内。


这也和宋朝发达的商业有关。


应天城也有坊这个单位,但更类似于前世的城区,是完全开放式的,没有城墙阻隔。


朱标弄出来的这个坊,虽然有高墙分隔,但面积太大了。


新都城的规模比唐长安城还要大,仅仅是主体部分,就和唐长安城差不多了。


这么大的区域,划分成九个部分,单个的面积可谓是非常庞大了。


住个十来万人,完全没有问题。


所以,虽然也是坊,却并不封闭。


朱元璋对这个设计就非常满意:“商业区被伊水隔开,主城区分坊治理。”


“好好好,此法甚好,标儿你的这个设计,比咱想的还要好。”


陈景恪自然也没有意见,在没有‘天眼系统’的情况下,分区确实是最简单也最实用的管理办法。


否则这么多人挤在一道城墙里,会带来多少混乱,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。


朱雄英更是兴奋不已,这就是他未来新家啊。


真恨不得一夜之间就将它建成了。


除了这些之外,还有四条贯穿全城的人工渠,方便百姓用水。


陈景恪比较关注的下水道工程,也设计了出来。


污水直接排出城外,不用担心便溺遍地,把新都变成屎城。


其实他这个担心有点多余,自从沤肥技术成熟,便溺物就成了宝贝。


这还是个很抢手的生意,一般人都插不进手。


就以应天城为例,据说整个城的排泄物,都被几个背景神秘的大户给垄断了。


他们会派人,挨家挨户免费帮人清理此物,然后统一运出城外沤肥。


肥料可以自用,也可以卖给别的种田大户,堪称暴利。


不过即便如此,下水道也是一项重要的设施。


有它没它,完全是两个样子。


接下来朱标又介绍了皇城。


不得不说的是,前世朱元璋设计的南京故宫,影响了后世明清两朝的宫廷建筑。


这一世,朱标也没能摆脱老朱的影响。


洛阳宫在总体上和应天皇城相似,只是细节上略有不同。


对于皇城设计,陈景恪能插手的不多,他只提出了一个创意。


地龙。


也是暖气管道。


北方的冬天可是很冷的,没这玩意儿日子不好过。


古代没有加压泵,没办法弄出覆盖整个皇城的暖气系统。


不过问题不大,可以分开设计,每一座宫殿都有一套独立的暖气系统。


新都的建设,可不只是皇城本身,还包括周围的关隘。


洛阳周围是有天险的,但因为地位下降,这些关隘大多都弃置不用了。


现在也要全部重新修筑,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强化。


还有粮仓,作为京都必须储备有足够的粮食。


粮仓选址建设也非常重要。


朱标仅仅是介绍,就用了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。


可以想象涉及到的环节有多少。


反过来说,这座新都城的设计堪称完美。


朱元璋大为满意,当即就拍板,开建。


也就在这时,陈景恪拿出了一样‘黑科技’。


混凝土,俗称水泥。


尽管早就知道他手里还有宝贝,可当听到水泥这种东西时,朱元璋还是忍不住感到震惊:


“你是说,用粘土、铁矿石、石灰石、石膏,磨成粉掺在一起,加水就能凝固成石头一样?”


陈景恪完全能理解他的心情,这玩意儿堪称战争利器。


平地造一座坚城,能直接改变战争态势。


“用瓷器陶器的碎片、矿渣也可以,只要比例对,加水搅拌就能凝固成石头。”


“如果加适量的沙子和碎石子,效果会更好。”


朱元璋什么都没说,立即找人弄来所需之物,在皇宫内亲自做了试验。


几天后,看着凝固成一团的水泥疙瘩,朱元璋激动不已。


抽出佩剑重重砍了一剑,‘咔’碎屑四溅。


“不如石头硬,但也不遑多让。”


“好,这混凝土实乃国之利器也。”


朱标也非常高兴:“有了此物,修建新都的成本就能降低好几成,速度也能加快数倍。”


“景恪又立一大功矣。”


第164章 永除草原之患?(六百月票加更)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