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文小说网

登录 注册
Hi, | 退出登录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25章 如果……万一呢。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乐文小说网] http://m.lw52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不造反不行,气候恶劣,连年天灾,朝廷又无力赈灾,还要征收各种税。


百姓除了造反,没有别的路可走了。


朱元璋想的更多,河套可是最重要的养马地之一。


还是抵抗草原侵袭的,桥头堡和重要补给站。


如果这里彻底荒芜,将直接影响到大明的战马储备。


还会让大明的边防,失去一个支撑点。


影响实在太大了。


当然,这一切的前提,是温寒变真的存在。


可作为皇帝,他要做最坏的打算。


万一是真的呢?


不敢赌,也不能赌。


如果温寒变是真的,如果大明真的即将进入寒冷期,北方气候……


咦,朱元璋心中一动,忽然想到一件事情。


寒冷期北方气候反常,降水线也向东南移动,那南方呢?


南方受不受影响?


想到这里,他连忙追问道:“你只说了北方,南方呢?”


“若寒冷期到来,南方会如何?”


陈景恪心道,你终于问出问题的精髓了,也省了我许多口水。


“南方也会受到影响,淮水都能结冰,长江沿岸也会受到影响。”


“但是比北方的情况要好很多。”


“越往南,气候就越是温暖甚至炎热,受到寒冷期的影响也就越小。”


“到时候大明的粮食安全,就只能靠湖广、江西和两广来确保了。”


朱元璋的表情愈发凝重。


靠这三个地方提供的粮食,能维持偌大的国家吗?


答案毫无疑问,不行。


所以,朝廷必须要想别的办法。


陈景恪刻意没有提中南半岛,以及南洋列岛。


不是不想提,而是害怕这时候提了,会引起朱元璋的误会。


以为自己是想引导朝廷南征,故意伪造的温寒变概念。


若真如此,就弄巧成拙了。


毕竟,他的鹰派形象已经深入人心,天天给朱雄英讲开疆拓土的故事。


朱元璋怀疑他,也不奇怪。


不过他并不担心这个问题。


宋朝时期,中南半岛稻米一年三熟,这个事就已经传入中原。


还引进了占城稻,和中国南方水稻进行杂交。


培育出了生长周期短,口感更好的水稻。


朱元璋可是能写出皇明祖训的人,他既然能列出那么多不征之国,定然是做过了解的。


对中南半岛的情况肯定很清楚。


不用自己刻意去提醒,只要他相信了温寒变存在。


早晚会将主意,打到中南半岛上面。


就算他想不到,自己再找机会提醒也不迟。


反正以现在大明的情况,就算提了暂时也没办法南征,不耽误这一时半会儿的。


还有个原因是,这事儿真不急。


大明至少还有几十年时间做准备,南征的机会多的是。


现在,先留出时间,让朱元璋去证实温寒变的真实性。


接着,陈景恪又讲了一些小冰河期的气候特点。


着重强调了,这个时期的气候是如何恶劣,生存是如何困难。


并且还拿东汉末年做类比。


从表情就能看得出,朱元璋内心非常沉重。


眼看讲的差不多了,陈景恪就果断结束了今天的讲课。


朱元璋又问了好几个问题,才终于起身离开。


在走之前,还警告两人:“不要讲此事告诉任何人。”


陈景恪自然不会乱说。


朱雄英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,也保证不会透露半个字出去。


——


回到自己的寝宫,朱元璋对孙福说道:


“将伺候太孙的那几个人……嗯,全部送去凤阳守皇陵吧。”


孙福连忙道:“是,奴婢这就去安排。”


朱元璋没有再说什么,他本来想将这几个人全杀了灭口的。


但想想又觉得没必要。


温寒变之事,如果是假的,也就没有保密的必要了。


如果是真的,早晚都要公开。


只有公开,朝廷才能名正言顺的做准备。


只是在朝廷做好准备之前,暂时不宜公开罢了。


当然,杀了也没关系,就是几个奴仆而已。


只是乱杀人会让周围人不安,积累的恐惧多了,容易生变。


且这是伺候朱雄英的仆人,他也不想轻易见血,怕不吉利。


所以,才改口将这些人送到凤阳守祖坟。


这对他来说,不过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。


随口处理完,就转而思考起今天陈景恪说的话。


首先黄河之事是证据确凿的,是选择阵痛,还是选择长痛?


他个人是倾向于短痛的,可这么大的事情,就算他是朱元璋,也不可能一言而决。


怎么说服群臣是个很大的问题。


就算说服了,怎么改道也是个大问题。


至于温寒变,这个问题眼下还不重要。


但也不能不管。


还是那句话,陈景恪一直以来的表现,让他积累的足够的信誉。


就算如此荒谬的推断,朱元璋也不敢直接断定就是假的。


如果是真的呢?万一呢?


眼下就是最佳布局的时机。


如果错过了,那后面就只能硬抗。


想想汉末三国时的情况,他对大明熬过寒冷期不抱任何希望。


提前布局,或许还有一些希望。


但问题就在于,万一这个推断不成立,温寒变并不存在。


那他做的所有准备,都是劳民伤财。


所以还是要想办法,来证实这个猜测。


脑子一团乱麻,如果标儿在就好了,还能和他商量一下。


要不叫他回来?


不成不成,朱元璋马上就否决了这个想法。


温寒变就算是真的,大明还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。


眼下宝钞最重要。


不过虽然朱标不在,他还是有一个人可做商量的。


那就是马皇后。


想到自己的贤内助,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,起身就往坤宁宫而去。


(本章完)


第125章 如果……万一呢。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